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业务动态> 慈善之光> 正文 业务动态

让慈善事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逐梦前行



发表时间:2018-06-25 15:36:45 来源:市民政局 作者:民政局

 

 

    文章来源:新华网         转载时间:2018年6月25日

    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gongyi/2017-11/06/c_129733743.htm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正式开启。对于正在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中国慈善事业来说,也意味着开始站在新方位、拥抱新时代、走向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对于慈善事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等内容可谓着墨精炼、字字珠玑、层次分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重大判断,为新时代的慈善事业给出了终极使命,就是要通过慈善行为进一步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通过慈善力量补充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十九大报告彰显了慈善事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新目标,绘制了新蓝图,更是给慈善组织等慈善力量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正如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同志撰文所言,“聚焦新目标,把社会组织建设成为立足职能、自觉担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国家大势、认清工作重心,加强自身能力,才能在国家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赢得一席之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

    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慈善行业应有之义。十九大报告给慈善事业带来了全要素、全方位的历史机遇。在发挥民主政治方面,明确写入“推进社会组织协商”,将社会组织纳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协商体系中,提高了社会组织的政治地位,为社会组织反映群众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畅通了渠道;在社会文明方面,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确立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主体作用,为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慈善服务打开了空间,提供了保障。在生态文明方面,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明确了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为环保组织依法监督、依法维权、依法作为诉讼主体提供了依据。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了要完善慈善事业制度,意味着以慈善法为准绳的制度建设将全面完善。报告中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内容也为慈善事业全面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慈善行业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用十九大精神凝聚思想、明确目标、锻炼队伍、指导业务、推动工作。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慈善组织的应循之路。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在社会组织发展党员等要求,就是希望社会组织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思想不跑偏、工作不走样。慈善事业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的福祉,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天然契合,是党建工作坚定的同行者、好助手。慈善组织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自身优势,将党建工作深入化、特色化和常态化。一是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学习教育制度化,有意识地将党的宗旨、组织使命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让党建工作成为组织进步的领导力和推动力;二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数量众多、贴近群众,专业性强的优势,着重在化解社会矛盾、平衡财富差距,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开展业务活动;三是要发挥慈善组织动员力强、联系广泛的优势,以慈善项目为载体,深入企业、机关、社区和各类公共场所开展有特点、接地气的党建活动,让党建工作和慈善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助力脱贫攻坚是慈善力量的应尽之责。脱贫攻坚是党的十九大重要战略部署之一,也是大多数慈善组织的根本使命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慈善组织具有贴近社会需求,服务专业、灵活机动等优势,可以引导更多的企业资源和社会捐赠,助力精准扶贫和可持续扶贫。各类企业要具备大局意识,将履行社会责任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将奉献企业爱心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与慈善组织紧密合作,面向贫困地区开展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活动。慈善组织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从贫困群体的需求做起,根据业务特点开展慈善项目。一是要密切联系政府部门,获得需求信息、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二是要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医疗、养老、救孤、助残等慈善项目,同时运用专业能力为困难群体扶贫扶智、培力赋能,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要结合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技术扶贫和生态扶贫,广泛开展返乡青年创业、乡村社区建设、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创新项目,探索慈善力量综合扶贫的新路径。

    四、专业化和规范化是慈善行业的应有之能。慈善事业与人民福祉、社会信任和社会和谐息息相关,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伤害。慈善法实施后,慈善事业的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但整体上看,慈善行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行业自律还没有同步提升。因此,慈善组织要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慈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内部治理、项目筹款、受益人服务、捐赠人服务等专业能力和信息公开水平。慈善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建设,在恪守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建立行业重大事件调查制度,建立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全面加强行业监督,成为慈善事业的“护林人”和“防火墙”。慈善行业要注重资源分配、组织培育和行业分工,既要有“大而强”的大型基金会、慈善会,也要有“小而美”的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形成对应需求、分工合理、相互协作、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格局。

   

首    页
民政信息 民政荣誉 通知公告 党的建设 调查咨询
政务公开
民政简介 机构设置 领导班子 科室设置 办事指南
行政审批 财政预决算 权责清单 扶贫工作 建议提案办理
精神文明建设
政策法规
民政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规章制度及人事信息 部门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业务动态
县区民政动态 城乡低保 区划地名  基层政权  社会组织
老龄工作 优抚安置  社会福利 殡葬管理  慈善之光 
减灾救灾 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