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正文 政策法规

市民政局关于做好“三会一课” 网上全程纪实工作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7-11-15 20:45:45 来源:市民政局 作者:民政局

市民政局关于做好“三会一课”

网上全程纪实工作的通知

 

各党支部:

    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市直机关建立“三会一课”网上全程纪实制度的通知》(石机工委发〔2017〕44号)要求,为进一步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推动局属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到位,现就市民政局做好“三会一课”网上全程纪实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主要途径。局属各支部要注重提高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

1.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指示;听取、讨论和审查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审定党员发展、奖励和组织处理等;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代表;讨论决定支部其它重要问题。

2.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决定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讨论年度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研究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处理支部日常事务。

3.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党支部决议;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支部决议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4.党课每季度开展一次,可与党员大会一并举行,重点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党性党纪和党的知识教育。

二、主要内容

“三会一课”网上全程纪实制度,坚持责任明确、分级负责,客观真实、及时准确,程序完备、便于考核的原则,主要依托“石嘴山机关智慧党建”平台,对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开展情况实行全程纪实、动态问效。全程纪实主体是局属各基层党支部。

三、方法程序

一是网上发起会议。党支部书记要提前登陆支部管理员账号,添加会议,并将会议通知通过手机、电脑发送给全部党员。二是网上签到。支部管理员要添加生成“签到二维码”,支部党员接到通知后,进行微信二维码扫码签到或现场签到。三是网上发表意见建议。党员会后可在网上提交思想汇报,发表意见建议。四是网上汇报。党支部(党小组)会后要及时添加会议纪实,完善会议决议、会议内容、会议现场照片(视频)、会议记录照片等相关资料,并及时向局党总支报送“三会一课”信息和“三会一课”纪实表。

四、具体要求

1.思想高度重视。“三会一课”网上全程纪实制度,从2017年7月份开始实施。局属各支部要高度重视,按年度对“三会一课”作出安排,制定具体计划,建立任务项目清单并报局党总支备案。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三会一课”,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

2.规范会议记录。“三会一课”开展过程中,各党支部不仅要规范发布、完善网上“三会一课”纪实内容,还要指定专人在市委组织部印制的《党支部生活记录本》上做好书面记录,详实、规范记载开会时间、会议地点、参会人员、缺席人员、主要议题、会议内容等情况,做到填写及时、内容完备。同时,要认真填写“三会一课”纪实表,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3.做好资料归档。按照有工作方案、有考勤记录、有照片、有会议或学习辅导资料、有党员记录笔记“五有”要求,实行台账资料一活动一入册,分类归档。

4.加强督促检查。局党总支将不定期对各支部“三会一课”全程纪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将“三会一课”落实情况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及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重要内容,对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开展“三会一课”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要对支部书记进行问责。对无正当理由长期缺勤旷课的党员,要作为认定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各支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要在参与率高的党员中产生。

 

 

 

                                               中共bet365官方投注网址总支部委员会

                                                       2017年7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首    页
民政信息 民政荣誉 通知公告 党的建设 调查咨询
政务公开
民政简介 机构设置 领导班子 科室设置 办事指南
行政审批 财政预决算 权责清单 扶贫工作 建议提案办理
精神文明建设
政策法规
民政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规章制度及人事信息 部门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业务动态
县区民政动态 城乡低保 区划地名  基层政权  社会组织
老龄工作 优抚安置  社会福利 殡葬管理  慈善之光 
减灾救灾 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