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正文 政策法规

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的请示



发表时间:2017-11-20 22:50:12 来源:市民政局 作者:民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党办〔201694号)精神,积极推进石嘴山市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两手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积极作用,为转型发展走新路,全面振兴创新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坚持放管并重,既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积极培育扶持,又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确保改革工作平稳过渡、有序推进。

(三)总体目标。2020年,健全完善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组织法规政策更加完善,综合监管更加有效,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基本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二、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一)降低门槛扶持发展。对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促进和谐、文体娱乐等服务于改善生产生活和民生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优化服务流程。重点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使之成为党和政府惠民利民政策的传递员、群众权益的维护者、社会利益的调节器;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使之成为社区服务的生力军;重点培育发展居民自助互助、行为自律类社区社会组织,使之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进一步规范发展兴趣爱好类社会组织,使之成为有序参与的组织者。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备案管理。鼓励依托街道(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积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作用,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运作、办公场地、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必要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在承接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治理、反映公众诉求、维护群体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使社区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作、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积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三社联动作用,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不良行为青少年等各类特定群体和困难家庭服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社区公益创投活动。

(二)增强服务功能。围绕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突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积极为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和基层政府委托事项营造环境,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居民融入、纠纷调解、平安创建等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建立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格局。力争到2020年,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10个以上、农村社区至少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

三、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制度改革

(一)稳妥推进直接登记。全面清理社会组织登记前置审批程序,稳妥推进社会组织依法直接登记,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申请直接登记的社会团体的注册资金为3万元,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资金可降为市级5万元、县区3万元。认真贯彻《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中办发〔201539号)精神,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的科技类社会组织,以及提供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服务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在社区内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向县(区)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审查直接登记申请时,根据需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或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二)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查。对申请成立政治法律类、宗教类等直接登记范围之外的社会组织,继续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需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要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审查标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名称、宗旨、业务范围、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把关,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

(三)严格民政部门登记审查。民政部门要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及相关党建工作机构,加强对社会组织发起人、拟任负责人资格审查。对跨领域、跨行业以及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社会组织,按照明确、清晰、聚焦主业的原则,加强名称审核、业务范围审定,听取利益相关方和管理部门意见,严格加以控制。严禁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垂直领导或变相垂直领导关系,严禁社会组织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对业务范围相似的社会团体,要从严审核,必要时组织充分论证。

(四)强化社会组织发起人责任。发起人应当对社会组织登记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及登记之前的活动负责,主要发起人应当担任首届负责人。发起人不得以拟成立社会组织名义开展与发起无关的活动,禁止向非特定对象发布筹备和筹款信息。党政领导干部未经批准不得发起成立社会组织。经批准担任发起人但不履行责任的,批准机关要严肃问责。

四、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体系

(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改革,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性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凡能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凡能通过社会组织自主解决或自律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再干预。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技术服务事项、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等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编制、民政、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和《关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规定,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和承接购买服务的主体,编制政府购买内容与目录,建立以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组织采购、资质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监管、绩效评估、经费兑付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购买流程。鼓励社会组织以公益创投等方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市、县(区)两级公共财政对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执法监察、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给予支持,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持、资助和奖励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纳入政府产业扶持和社会事业发展扶持政策范围。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品牌性社会组织。落实国家、自治区对社会组织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非营利性免税申报认定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由民政、财政、税务部门联合确认,每年办理1次,并向社会公布。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供信贷服务,拓宽社会组织筹资渠道。

(三)打造培育孵化基地。各有关部门、各县(区)要以公益理念为引领,市、县(区)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购买或利用现有国有资产闲置办公场所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中心、功能平台,把孵化基地建设成为融服务、培育、管理、示范、创新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生态园,推动建立-()- 街道(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构,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平台。重点孵化工商经济、养老服务类、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期原则上为2—3年。建立招社引智机制,引导知名商会协会、公益社会组织来石设立机构。

(四)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结合智慧石嘴山和民政云建设,推进集注册登记审批、信息数据统计、法人库、年度报告、业务指导监管、政策法规发布、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公示、资源需求对接、工作展示交流、社会组织活动、项目成果运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2017年实现五证合一、一证一码。到2018年底全市社会组织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网上申请、审核、审批及年审,市、县() 街道(镇)三级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向公安、财政、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推送登记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换,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开展评估评价工作。政部门要按照《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9号)和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宁夏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党办〔201361号)以及石嘴山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石嘴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石党发〔20174号)精神,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评价机制,扎实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履行社会责任评价工作。完善评估评价的导向和激励政策,建立社会组织评估评价等级以奖代补机制,财政部门根据考评结果给予资金支持。对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原则上要求取得3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方可参与申请。

(六)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市、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制定政策、实施重大决策等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组织公共事务的参与度。逐步增加市、县(区)级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会中社会组织代表、委员的比例,探索在政协设立社会组织界别,科学确定适当的委员名额比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

)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约谈、警告、责令撤换、从业禁止等管理制度,落实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发起人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强化社会组织负责人过错责任追究,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责令撤换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推行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前公示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

)加强社会组织资金监管。建立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税务、审计、金融、公安等部门参加的资金监管机制,共享执法信息,加强风险评估、预警。民政、财政部门要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票据管理使用制度,逐步建立市、县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代管服务机制,缩减社会组织管理成本,建立社会组织财务支出定期审计制度,推行社会组织财务信息公开和定期审计制度。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财务、会计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处罚并及时通报民政部门。税务部门要推动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对于没有在税务机关登记的社会组织,要在本实施意见下发后半年内完成登记手续;加强对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的监督,严格核查非营利组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落实非营利性收入免税申报和经营性收入依法纳税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税务检查,对违法违规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的,依法取消税收优惠资格,通报有关部门依法处罚社会组织和主要责任人。审计部门要对社会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账户的监管、对资金往来特别是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测,防范和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强化协调联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活动、信息公开、章程履行等情况依法监督,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黑名单,将社会组织享受税收优惠、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等情况挂钩。建立完善民政部门牵头,公安、财政、审计、税收、物价、金融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登记管理机关配合,加强本领域社会组织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安、物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对社会组织涉及本领域的事项事务履行监管职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向民政部门通报。实行双重管理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要主动做好主管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交流等活动的监督管理,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项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鼓励支持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建立社会组织重大活动和重大开支审核、报告制度。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各类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办法,规范公开内容、机制和方式,提高透明度。建立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及非法社会组织投诉举报受理和奖励机制,依法向社会公告行政处罚和取缔情况。

(四)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社会组织,要依法吊销其登记证书;对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社会组织,依法撤销登记;对未经许可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依法予以取缔。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资金管理、年度报告、查处退出等制度,完善社会组织清算、注销制度。对社会组织未按章程开展活动、自行解散、分立、合并或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清算终结后按规定办理注销手续,对活动不正常、运作能力弱和社会认可度低的社会组织,应引导其合并或注销。对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超过一年未开展活动、符合注销条件但不办理注销手续的,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未年检的社会组织,实行有序退出。

六、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特点制定章程示范文本。社会组织要依照法规政策和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等制度,强化自治功能。完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使其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纠纷解决机制,推行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制度,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纠纷。

(二)加强诚信自律建设。动社会组织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建立行业性诚信激励和惩戒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社会组织建立活动影响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重要事项应事先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强化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意识,社会团体设立机构、发展会员要与其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各领域社会组织行业自律联盟,通过发布公益倡导、制定活动准则、实行声誉评价等形式,引领和规范行业内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社会组织收费行为,严禁巧立名目乱收费,切实防止只收费不服务、只收费不管理的现象。组织开展行业自律与诚信创建活动,选树典型、塑造品牌,引导社会组织提高自律诚信和社会公信力。

(三)推进政社分开。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宁党办〔201627号)精神,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政府部门不得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行使行政审批。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原承担审批职能的部门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指定交由行业协会商会继续审批。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规范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及自治区相关规定,从严规范公务员兼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因特殊情况确需兼任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从严审批,且兼职一般不得超过1个。在职公务员不得兼任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已兼职的在本实施意见下发后半年内应辞去公职或社会组织职务。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市、县(区)党委、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加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制定社会组织专职(从业)人员培训规划,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和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提高社会组织专职(从业)人员工作水平。建立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库、法人库,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人才的培育、评价、流动等制度,支持社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社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专门人才给予相关补贴,重视解决社会组织专职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将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纳入有关表彰奖励推荐范围。优先推荐取得社会工作专业资格的社工人员担任社区居干和村两委职务。

七、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

(一)完善领导体制。市、县(区)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应定期听取社会组织工作汇报,列入党委、政府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组织、民政部门要配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量,领导和管理四类直接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以民政部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和脱钩后无主管部门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抓好督促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社会组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视和加强社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社会组织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

(二)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社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单独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社会组织,可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或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开展党的工作,条件成熟时及时建立党组织。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应同步建立党组织。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组织登记、检查、评估以及日常监管等工作,督促推动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党章赋予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开展工作,团结凝聚群众,保证社会组织正确政治方向;对社会组织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业务活动、大额经费开支、接收大额捐赠、开展涉外活动等提出意见。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一般从社会组织内部产生,提倡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规模较大、成员较多或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社会组织,上级党组织可按规定选派党组织书记。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注重在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层和业务骨干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坚持党建带群建,推动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支持工会代表职工对社会组织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监督。

(四)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保障。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区)财政对社会组织党建要给予适当补助。落实党费拨返制度,社会组织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组织部门应从留存党费中专门列出支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数额并落实到位。社会组织应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管理费用列支。提倡企事业单位、机关和街道社区、乡镇、村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资源共享、共建互促,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选派退休干部和不担任现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到社会组织从事党建工作,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津贴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将党的建设写入社会组织章程。

八、强化社会组织工作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寓服务于管理中,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民政部门特别是县级民政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日常工作。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力量,确保服务到位、执法有力、监管有效。

(二)强化宣传引导。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配合的社会组织宣传工作队伍,形成上下贯通的宣传工作网络。充分利用各大新闻媒体平台和现代传媒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和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总结、宣传、推广社会组织先进典型,充分展示我市社会组织发展成就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风采。建立社会组织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加强社会组织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推动建立社会组织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制定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办法。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民政、组织、财政、编制等有关部门做好本实施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首    页
民政信息 民政荣誉 通知公告 党的建设 调查咨询
政务公开
民政简介 机构设置 领导班子 科室设置 办事指南
行政审批 财政预决算 权责清单 扶贫工作 建议提案办理
精神文明建设
政策法规
民政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规章制度及人事信息 部门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业务动态
县区民政动态 城乡低保 区划地名  基层政权  社会组织
老龄工作 优抚安置  社会福利 殡葬管理  慈善之光 
减灾救灾 社会救助